股骨头骨坏死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特别是在美国,每年新增病例介于10,000至20,000例之间。在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患者数量同样不容忽视,且呈增长趋势。
目前的治疗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诸多挑战。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再生医学的发展,干细胞技术有望为股骨头骨坏死患者提供更有效、更持久的治疗方案。
什么是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静脉淤滞、动脉血供受损或中断使骨细胞及骨髓成分部分死亡引起骨组织坏死及随后发生的修复,共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及塌陷,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
首次在国内开展的大规模非创伤性骨坏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累积已达812万,男性患病率(1.02%)显著高于女性(0.51%),北方居民患病率(0.85%)高于南方居民(0.61%),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
疾病进展与后果
股骨头骨坏死可继发于创伤性或非创伤性情况,其中非创伤性骨坏死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易感性、皮质类固醇使用、酗酒、既往创伤、血红蛋白病、戈谢病、凝血病等多种因素。
股骨头骨坏死的起病也可能是特发性的。无论起始事件如何,灌注失败是导致股骨头骨坏死的关键因素,主要通过血管中断、血管闭塞和血管外压迫三种机制引起股骨头血液供应减少或缺血。随后,骨细胞、脂肪细胞和造血性骨髓发生坏死,伴随一系列反应和不同程度的修复尝试。
在血液供应完整的骨骼相邻区域,循环得以重塑,但骨吸收通常占主导地位,导致软骨下骨进一步变弱,软骨下小梁进行性塌陷,最终发展为骨关节炎。这一进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提出了使用不同的再生技术来解决早期股骨头坏死阶段的问题,以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48项研究荟萃分析:干细胞疗法提高股骨头坏死生存率
2018年,一项发表在《国际骨科》上的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探讨再生疗法(特别是干细胞疗法)在治疗股骨头坏死(AVN)中的效果和生存率。
主要内容及数据说明:
研究筛选与纳入:
初始检索获得713条记录。
筛选后评估了66篇全文文章的合格性。
18篇文章因不符合标准被排除,最终纳入48项研究进行定性分析。
PRISMA 系统文献综述流程图
研究特征:
三分之二的研究在过去四年内发表,显示了对该手术方法兴趣的增加。
证据水平包括8项RCT、2项前瞻性比较研究、7项回顾性比较研究、28例病例系列和3例病例报告。
上图:股骨头坏死再生治疗研究的发表趋势及相应证据水平
临床结果:
所有28个病例系列均显示临床评分改善,放射学和组织学结局良好。
两项前瞻性比较研究中,一项因患者数量不足未获得显著差异,另一项报告了BMC治疗患者的评分显著增加。
八项RCT中,六项报告了生物增强治疗组的临床和放射学结局改善更高。
生存分析与荟萃分析:
在 41 项研究(不包括未报告失败次数或时间的研究)中分析的 1467 名患者中使用 Kaplan-Mayer 分析对失败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24个月、60个月和120个月的随访中,估计的总累积生存期分别为89.1%、81.9%和80%,证实了干细胞疗法的总体良好结果和持久性。
上图:1467 例接受再生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生存曲线
荟萃分析仅包括涉及干细胞增强的1级RCT,结果显示生物疗法和对照组的总估计累积生存率在24个月和60个月的随访中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表明干细胞疗法相比传统方法(如CD)能为AVN治疗提供更持久的结果。
上图:接受生物疗法治疗的患者(黑线)与对照组(灰线)的生存曲线比较
写在最后
上述研究通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强有力地支持了干细胞疗法在治疗股骨头坏死中的效果。多项病例系列、比较研究和RCT均报告了干细胞治疗后的临床评分改善、放射学和组织学结局良好。特别是荟萃分析显示,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干细胞增强的再生疗法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提供更持久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这些发现为干细胞疗法作为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有效选择提供了有力证据。